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护理杂志类别:医学类型:研究文章

在临终关怀条件下工作的社会影响

Trylinska-Tekielska E 1*Wlostowska K 1Drewnik米 1Tomczyk D 1
1Wyzsza szkola rehabilitation itacji, Ul。卡斯普扎卡49,01 -234,波兰华沙

*通讯作者(年代):
Trylinska-Tekielska E
Wyzsza Szkola rehabilitation itacji, Ul。卡斯普扎卡49,01 -234,波兰华沙
电话:+ 0039 384 808320,
电子邮件:etek@poczta.onet.pl

收到的日期: 2022年9月5日
接受日期: 2022年9月13日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0日
DOI:

摘要

  • 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临终关怀条件下工作的社会影响。
  • 因素:罪恶感被理解为一种长期的不适状态,宗教的个人和个人的;对死亡的恐惧,被描述为一个多方面的现象,ptsd。
  • 人口:正在研究的是一个临终关怀小组(N = 229)。
  • 调查问卷:死亡焦虑多维量表、个人宗教虔诚量表、内疚感问卷、PTSD-K1问卷。
  • 结论:这群临终关怀员工与其他人不同:对未知的恐惧。普通志愿者群体的特点是:害怕过早死亡。在安宁疗护团队中,宣布个人宗教信仰比例最大、内疚感程度最高的是一组安宁疗护志愿者。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果是,在临终关怀员工群体中,对死亡(未知)的恐惧与内疚感相关。

关键字

对死亡的恐惧;临终关怀;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虔诚,内疚感;志愿者

介绍

在极端情况下工作与生命危险有关,伴随着对死亡的恐惧。在考虑死亡学理论时,恐惧死亡的许多方面都被考虑在内:对死后尸体的恐惧,对明显死亡的恐惧,对亲人和其他人的恐惧。长期处于暴露状态(在临终关怀医院工作)的人可能会(无意识地)感到害怕失去“自我”。

考虑到这些因素,提出了以下问题:临终关怀团队中经历死亡焦虑的类型在临终关怀志愿者、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和普通志愿者中是否存在差异?人们认为,每个群体可能(但不一定)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死亡恐惧。(thanatological fear: of dying, of the dead, fear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body, fear of the unknown, fear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dy, of the living, of apparent death, fear of premature death)

提出了一个假设:

  • H1临终关怀团队对死亡有不同类型的恐惧。那些经历过创伤的人会面临生命的脆弱和不稳定。他们把这些与自己的信仰联系起来,或者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Jaworski在关于宗教的文献中提到了两个方面:个人的(个人对上帝的引用)和个人的(责任的引用)[2]。下面的研究问题是:临终关怀团队中所经历的宗教虔诚类型在研究小组中:临终关怀志愿者,临终关怀工作人员,普通志愿者中是否存在差异?
  • H2:临终关怀团队表现出不同类型的虔诚。他们认为,一个极端的志愿者,由于他们的经历,会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以成熟的态度为特征。一个普通的志愿者——由于年龄,缺乏经验,没有生命危险——以一种职责般的方式对待许多事情,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人们认为他或她可能表现出一种个人类型的宗教信仰。专业工作者是指在生活和工作中被获得的知识和责任感所指导的人(个体)。他们把这种态度转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所以他们代表了一种个人(责任)虔诚。内疚感指的是一种情况,个人主观上对没有履行或履行义务感到道德焦虑。文献表明,一个被卷入创伤性事件而对这些事件没有任何影响的人通常会有负罪感。有人假设,在极端情况下工作的人可能会寻求重复它们,以弥补,“洗掉”负担(幸存者内疚);他们有负罪感。在专业的临终关怀工作者中,罪恶感可能源于未履行职责[3]。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 was posed: Is there guilt present in the hospice Team in the study group of hospice volunteers, hospice workers, and regular volunteers?
  • H3.:在临终关怀团队中有不同程度的内疚感。也有人认为,在死亡条件下工作可能会引发特定的反应。处于危险条件下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即所谓的创伤继发受害者[4-6]。
  • H4:在临终关怀团队中PTSD症状的申报存在差异。基于对这一主题的观察和现有文献,因素如:内疚感被理解为一种纵向的不舒服的状态,因为没有帮助主观上感受到宗教个人和个人理解为一个人与上帝的接触或一种关系,必须符合意识形态的宗教原则;对死亡的恐惧描述为一种现象,集中在许多方面——害怕孤独,害怕被埋在地下,害怕离开人[6,2,1]。影响这类工作选择的其他特征也被考虑在内:死亡焦虑及其类型,个人/非个人宗教虔诚,内疚,情绪[1-3],[6-8]。也有人认为,在死亡的条件下工作可能会引发特定的反应,这些行为对心理的形成并非没有意义。也有人认为,宗教虔诚的类型可能是特定活动的预测因子。幸存者的内疚感(为什么我活下来了,而不是死去的那个人)。因此,我们假设员工和志愿者都有犯罪感[2-3]。极端情况是指你是事故的目击者、参与者或生命或死亡威胁的受害者。它与持续一段时间并决定我们行为的后果有关[3,9]。研究方法。统计程序的描述。 The following research technique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Hoelter's Multidimensional Fear of Death Scale adapted by Makselon [1]. The scale contains 42 statements concerning fear of death. The respondent (subject) answers according to a 7-point scale whether he/she agrees with a given statement. The scale contains a key that estimates which type of fear of death is dominant in the respondent:
  1. 对死亡的恐惧
  2. 对死亡的恐惧
  3. 害怕身体的毁灭
  4. 对生者的恐惧
  5. 对未知的恐惧
  6. 对死亡的恐惧
  7. 对外表的恐惧
  8. 害怕早死

在Hoelter的多维死亡焦虑量表(多维死亡焦虑量表)对Makselon[1]的适应性、信度和准确度的描述高信度,rtt = 0.74。Jaworski[2]开发的个人宗教程度量表。它考察了两种类型的宗教虔诚——个人虔诚和个人虔诚。个人宗教信仰被理解为一种与上帝接触的内在体验,具有个人特征。个人的宗教是它的对立面——它意味着一个物质的,类似物体的维度。对测试结构、信度、准确性的描述可以在个人宗教的心理相关项[2]中找到。内疚问卷(GQ)由Kofta等人开发[6]。它包含42个未完成的句子和两个选项(a和b)来完成它们。主体通过回答他或她在参加考试时的感受,观点或想法来与内容联系起来,而不是回答他或她应该怎么想,是什么观点或感觉。他们选择了能体现他们个性的选项,那就是他们的个人信仰。 The construction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Q are described in the study of Kofta et al. [6]. The GQ questionnaire is modelled on the questionnaire measuring guilt by D. Mosher's (FCGI - Forced-Choice Guilt Inventory). The theoretic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structed is based on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that guilt is a permanent element of personality, a regulator of social behavior, a self-control mechanism motivating prosocial behavior. As an element embedded in personality, it has a relatively constant power of influence [6]. The individual is motivated to take a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other people. Questionnaire PTSD-K by Zawadzki et al. [10]. The inventory is used to assess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efined by symptoms according to the DSM-IV textbook.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 group.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survey research for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volunteer environment. 229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consisted of hospice volunteers.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ed of people who worked professionally in extreme situations, the so-called hospice workers. Both groups worked in an extreme situation, defined as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is a participant, victim, and witness to a death threat [3]. The third group were volunteers who offered their help in ordinary conditions, where there was no threat to life either for them or for the people they were helping. Problems of own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a group of hospice volunteers working in contact with death as well as hospice workers and regular volunteer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emerged: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or necessity to be in extreme conditions and 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working in these conditions? An attempt was made to consider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their constancy, variability, and saturation power.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research was to pay attention to factors related anxiety of death, religiosity, feeling guilty, PTSD. Guilt, and fear of death and religiosity were treated as external variables tha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evaluation) have a strong emotional impact. Strong emotions of an unfavorable character for an individual tend to become fixed and lead to fixed specific behaviors. They influence choices, decision-making. They constitute the "second self". Do they - despite their pejorative vector -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personality formation?

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恐惧感使用Makselon[1]的多维死亡恐惧量表进行操作化。多维死亡恐惧量表具有满意的信度(rtt = 0.74)。另一方面,Izdebski等人验证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得出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89[11]。由于在精神压力下工作的研究人群的特殊性,无论是专业的还是自愿的,所讨论的问卷最适合研究结构。(表(1-3))分别包含了每个比较研究组所进行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基本统计数据。根据所提出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所研究的专业群体中,死亡焦虑最强烈的维度是对生者的恐惧。此外,通过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来验证生者感知恐惧水平差异的发生,超过了统计显著性阈值(H (2) = 14.725;P < 0.001)。使用Dunn非参数检验对不平等组进行校正,Bonferroni对显著性水平进行校正,进行详细的事后分析,确定哪些职业组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普通志愿者对生活的焦虑程度最高(M = 33.68, SD = 6.93)。 Their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both hospice workers (p < 0.05) and hospice volunteers (p < 0.001). In contrast, the scores of hospice workers, regardless of form of employment,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second dimension of fear of death that was strongly reported in all groups is fear of dying. Agai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this variable between hospice volunteers, hospice workers, and regular volunteers. The nonparametric Kruskal-Wallis test exceeded the threshold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was H (2) = 7.298; p < 0.05. Based on a refined post hoc analysis using Dunn's nonparametric test with appropriate correct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hospice volunteer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fear of dying (M = 25.91, SD = 9.21) than hospice workers (M = 29.34, SD = 8.82). In contrast, the level of fear of dying of regular volunteers (M = 27.57, SD = 8.58)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any of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groups. Another strongly experienced dimension of fear of dying by the respondents is fear of the dead. The result of the nonparametric Kruskal-Wallis test was H (2) = 19.870; p < 0.001, which allows us to conclude the presence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ared professional groups. A detailed post hoc analysis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Dunn's test with appropriate corrections allowed us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differences detected. It turned out that regular volunteers (M = 24.21, SD = 8.71) felt significantly more anxious about the dead than hospice workers (p < 0.001) or hospice volunteers (p < 0.05). In contras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fear of the dead between the latter two groups.

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对身体破坏的恐惧

对生者的恐惧

对未知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对外表的恐惧

害怕早死

的意思是

25日,91

19日,87年

10日,57岁

29日,24日

12日,69年

12日,37

12日,74年

12日,81年

中位数

27

20.

10

31

12

12、5

12

12、5

标准偏差

9日21

8日08

4, 63

8、5

5、33

4, 42

5日,58

6, 03

最低

0

0

0

0

0

0

0

0

最大

41

36

21

41

26

21

26

28

偏态

-0855年

-0133年

0068年

-1646年

0305年

-0689年

0, 16

0, 12

峰度

0799年

0061年

0, 15

3735年

1034年

0673年

0148年

-0141年

Shapiro-Wilk测试

0946 * *

0977年

0982年

0865 *

0954 * *

0959年

0978年

0986年

表1:一组临终关怀志愿者对死亡的恐惧水平及其各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n = 54)。

* -结果显著,p < 0.001, ** -结果显著,p < 0.05。

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对身体破坏的恐惧

对生者的恐惧

对未知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对外表的恐惧

害怕早死

的意思是

29日,34

18日,21

10日01

74

17日,5

13日02

14日14

16日,78

中位数

31日,5

19

10、5

33

18

14

13、5

17

标准偏差

82

8

5日,31日

8日,34

81

5、19

7日01

6日,26日

最低

0

0

0

0

0

0

0

0

最大

42

39

20.

41

35

21

33

28

偏态

-1505年

-0165年

0005年

2、14

-0224年

-0529年

0319年

-0699年

峰度

3006年

0064年

-0833年

5525年

-0382年

0086年

-0174年

0678年

Shapiro-Wilk测试

0874 *

0981年

0971 * * *

0785 *

0985年

0958 * *

0980年

0950 * *

表2一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对死亡的恐惧水平及其各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n = 98)。

* -结果在p < 0.001时显著,** -结果在p < 0.01时显著,*** -结果在p < 0.05时显著。

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对身体破坏的恐惧

对生者的恐惧

对未知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对外表的恐惧

害怕早死

的意思是

27日,57岁

24日21

82

33岁,68

15日,38

14日,39岁

15日,55

16、18

中位数

29

24

12

35

14

14

14

17

标准偏差

8日,58

71

4, 95

93

61

4, 72

8日03

85

最低

0

0

0

0

0

0

0

0

最大

42

42

21

48

32

21

41

28

偏态

-0959年

0, 07年

-0007年

-1921年

0181年

-0578年

0749年

-0165年

峰度

1197年

0, 14

-0453年

6763年

-0504年

0232年

0394年

-0112年

Shapiro-Wilk测试

0938 * *

0985年

0967 * * *

0860 *

0984年

0950 * *

0949 * *

0987年

表3对常规志愿者组死亡恐惧水平及其各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n = 77)。

* -结果在p < 0.001时显著,** -结果在p < 0.01时显著,*** -结果在p < 0.05时显著。

有趣的结果出现在死亡焦虑的下一个维度,即对未知的恐惧。对于该变量,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H(2) = 17.541;P < 0.001。在使用适当修正的非参数Dunn检验进行详细的事后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临终关怀工作人员(M = 17.5, SD = 7.81)对未知的恐惧明显强于临终关怀志愿者(M = 12.68, SD = 5.33)。相比之下,普通志愿者的焦虑水平(M = 15.38, SD = 6.61)与前面提到的临终关怀工作者组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对于两组志愿者来说,对未知的恐惧是较少经历的恐惧之一。对早死的恐惧是另一个显著区别比较工人群体的方面。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H(2) = 16.765;P < 0.001,因此可以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使用适当调整的非参数Dunn检验进行的精细事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临终关怀志愿者(M = 12.81, SD = 6.03)对早死的恐惧水平显著低于临终关怀工作者(p < 0.001)或普通志愿者(p < 0.01)。 However,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perceived fear of premature dea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ast dimension of fear of death, on whic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 of the nonparametric Kruskal-Wallis test was obtained (H(2) = 6.189; p < 0.05), thus indicating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compared professional groups, is fear of apparent death. A detailed post hoc analysis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Dunn's test with appropriate corrections determined the nature of the differences detected. It turned out that hospice volunteers (M = 12.69, SD = 4.42)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fear of apparent death than regular volunteers (M = 14.39, SD = 5.85). In contrast, hospice workers (M = 13.02, SD = 5.19)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level of perceived fear of apparent death relative to either group. The only dimensions of fear of death, which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compared groups of professionals, were fear of body destruction and the least felt by all respondents fear of body appearance, for which the Kruskal-Wallis test results did not exceed the significance threshold and amounted to, respectively, H(2) = 1.053; p = 0.591 and H(2) = 1.053; p = 0.591).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i.e., people working under mental stress both professionally and voluntarily, who had already been involved in hospice work for a long time at the time of the study, the results obtained seem to be justified. Figure 1. provides a visualization summarizing the variation in results discussed.

图1:图表说明了所研究的员工组之间对死亡的感知恐惧的八个维度的水平差异。

根据所进行的研究,在分析得到的结果后,可以得出结论:

H1:有不同类型的死亡恐惧在临终关怀团队中得到证实。

个人和个人的宗教程度

采用Jaworski个人宗教度量表(Jaworski Personal religious ousness Scale)测量宗教度的个人维度强度[2](表4)。

临终关怀志愿者

临终关怀员工

常规的志愿者

的意思是

126年02

114年,72年

120年,57

中位数

133,00

119,00

129,00

标准偏差

31日31日

28日,12

27日,44

最低

0

0

0

最大

156

162

158

偏态

-2634年

-1573年

-1674年

峰度

8429年

4595年

4033年

Shapiro-Wilk测试

0723 *

0890 *

0863 *

表4。显示基本统计特征,分别为每个比较研究组所进行的研究中所获得的结果。

* - p < 0,001水平的显著结果。

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可以观察到,在临终关怀志愿者组中,个人宗教虔诚的平均水平最高(M=126.02),但这里的结果也有最大的差异(SD = 31.31)。另一方面,在临终关怀志愿者组中,个人宗教虔诚的平均水平略低(M=120.57),组内得分差异最小,但仍然很大(SD=27.44)。在临终关怀工作人员中,个人宗教虔诚的平均水平最低(M=114.72),但这里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SD=28.12)。观察到的分数变化也与每个研究组获得的分数的广泛范围有关。此外,变量的三种分布都具有显著的左偏性,这可以从负偏性系数中得到证明。这意味着在研究组中,高于其分布平均值的结果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峰度系数的正值表明所得到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偏峰度。因此,研究组的大多数结果接近其分布的平均值。所讨论的变量分布相对于正态分布的扭曲证明了极端结果的发生,显著低于平均值。所讨论的结果变化的可视化显示在图2中

图2:图表说明了被研究的员工群体在个人宗教虔诚程度上的差异。

由于各组分析变量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所有Shapiro-Wilk检验的结果均超过统计学显著性阈值),故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组的均数。H(2) = 13.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个均值不同于其他均值。一项详细的事后分析使用Dunn的非参数检验对不平等组进行校正,Bonferroni对显著性水平进行校正,确定了检测到的差异的性质。结果显示,安宁疗护志愿者(M = 126.02, SD = 31.31)在个人宗教虔诚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安宁疗护工作者(M = 114.82, SD = 28.12)。相比之下,普通志愿者(M = 120.57, SD = 27.44)的个人宗教虔诚水平与两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根据“个人宗教程度量表”的解释假设。[9],得分越高,受访者个人宗教经历(与上帝的个人接触)倾向越大。因此,根据群体平均值,可以得出结论,临终关怀志愿者、临终关怀工作者以及普通志愿者都具有个人本质上的宗教虔诚的特征。 This speaks for the tendency (inclin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to experience personal contact with God. Religiousness, turning to God has an intracontrolled character, external conditions do not determine the relation to God, do not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with God. The smallest details of life are manifest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experiencing Him.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hypothesisH2:在临终关怀团队中有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尚未得到证实。整个研究人群都表现出相同类型的宗教虔诚。

内疚程度

为了测量内疚感的程度,我们使用了Kofta等人开发的内疚感问卷。该工具被用来检查“人格机制,它决定了作为主体暂时状态的内疚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内疚被认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因素,一种形成的自我惩罚的能力。调查问卷的作者认为,罪恶感是人类自我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个人调节和抑制自己冲动的能力,及时推迟自己的满足,并根据社会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形式”。根据调查问卷的作者,被理解为人格维度的内疚不仅应该表现在与违反规范有关的行为上,还应该表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对世界和社会制度的广义判断上。(表5)分别显示了每个比较研究组在进行的研究中所获得的结果的基本统计数据。

临终关怀志愿者

临终关怀员工

常规的志愿者

的意思是

32, 72

27日,70年

30日14

中位数

34岁的00

30日00

30日00

标准偏差

7、10

8日,43岁

7日,28日

最低

0

0

0

最大

42

42

43

偏态

-2057年

-0791年

-1180年

峰度

7470年

0473年

3455年

Shapiro-Wilk测试

0850 *

0954 * *

0922 *

表5:临终关怀志愿者(n = 54)、临终关怀工作人员(n = 98)和普通志愿者(n = 77)的内疚感水平描述性统计。

* - p < 0.001水平显著结果,** - p < 0.01水平显著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临终关怀志愿者组的内疚感平均水平最高(M = 32.72, SD = 7.10)。普通志愿者组的平均得分稍低(M = 30.14, SD = 7.28),临终关怀工作者组的内疚平均水平最低(M = 27.70, SD = 8.43)。在所有研究组中,得到的结果分布被证明是强烈左偏的,这由偏度系数的负值(图3)所证明。这意味着结果被高于其分布平均值的结果所主导。另一方面,峰度系数为正值,说明大部分结果集中在分布的均值附近,得到的分布具有显著的轻峰性。

图3:图表说明了被研究的员工群体之间的负罪感水平差异。

由于分析变量在各组中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所有Shapiro-Wilk检验的结果均超过统计学显著性阈值),且各组间不均匀,故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来验证均数是否存在差异。H(2) = 1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个均值不同于其他均值。使用Dunn的非参数检验对不平等组进行校正,Bonferroni对显著性水平进行校正,详细的事后分析确定了检测到的差异的性质。结果表明,安宁疗护志愿者(M=32.72, SD= 7.10)的内疚感水平明显高于安宁疗护工作者(M=27.70, SD=8.43)。相比之下,普通志愿者(M=30.14, SD=7.28)的内疚感水平与两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临终关怀志愿者、普通志愿者和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内疚感水平应被认为较高。这意味着,在他们的主观观点中,过去的经历是令人恼火的。一个有高度内疚感的人会觉得他或她可以把某些事情做得更好,他或她做的事情是不够的,他或她觉得他或她做的事情是不够的。 The obtained results and their analysis confirm the hypothesis.

H3:在临终关怀团队中有不同程度的内疚感。

一位临终关怀志愿者报告说,他们有很高的内疚感。

一位临终关怀的员工报告说他非常内疚。

普通志愿者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负罪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严重程度由Zawadzki等人使用PTSD问卷的临床版本进行测量。这个工具使得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成为可能表6),根据DSM-IV手册中描述的症状标准。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信度,得到Cronbach 's α系数为0.90[10]。

临终关怀志愿者

临终关怀员工

常规的志愿者

的意思是

53岁的44

60岁,49

53岁,56

中位数

54岁的00

56岁的50

56岁的00

标准偏差

26日,53

20日,55

30日13

最低

0

0

0

最大

109

116

115

偏态

-0477年

0269年

-0461年

峰度

0385年

1658年

-0255年

Shapiro-Wilk测试

0917 * *

0918 *

0916 *

表6:显示在进行的研究中分别为每组比较的雇员所取得的结果的基本统计数字。

* -结果在p < 0.001时显著,** -结果在p < 0,01时显著。

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可以注意到,在临终关怀工作者组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平均严重程度最高(M = 60.49),而两组志愿者的平均水平略低,但彼此非常接近。对于所有员工群体,所获得的分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从所获得的分数的范围和标准偏差的大小都可以看出。对于临终关怀工作者组,由此产生的分数分布略有右偏,正如偏度系数的正值所示。另一方面,峰度系数的正值表明分布的细细性显著。因此,大多数结果都在平均值附近波动。在临终关怀志愿者组中,偏度系数为负值,表明得到的分布呈负偏态。然而,直方图的可视化分析使我们得出结论,这是很大比例的人得分为0的结果(11%)。在将他们排除在分析之外后,结果的分布向低分略微偏移。另一方面,正峰度系数表示分数在分布平均值附近的聚类。在常规志愿者组中得到的结果分布是左偏的,并伴有血小板性疼痛。 However, this distortion 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obtained a score of 0, indicating that they did not experience the effects of PTSD (17%). When this group was excluded from the analyses, the resulting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slightly positively skewed and leptokurtic. The discussed distortions of distributions in all groups mean that they included persons who do not experience PTSD as well as persons who can be diagnosed with it. A visualization of the discussed variation in results is shown in Figure 4.

图4:图表说明所研究的员工群体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

由于分析变量在对照组中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所有Shapiro-Wilk检验结果均超过统计学显著性阈值),且由于方差的异质性(Levene检验也超过统计学显著性阈值,F(2.226) = 4.363;p < 0.05),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组间的均数。结果H(2) = 1.423;P = 0.491,因此未超过有统计学意义的阈值。因此,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假设,即临终关怀志愿者、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和普通志愿者之间的比较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程度的平均水平上没有差异。总之,整个研究人群(临终关怀志愿者、临终关怀专业工作者和普通志愿者)报告的PTSD症状处于平均水平。话虽如此,临终关怀工作者群体中承认有创伤后经历的个体比例最高。根据所调查的临终关怀团队所获得的关于创伤后经历的结果,可以得出开篇提出的假设:

H4:经证实,在临终关怀团队中ptsd症状的申报存在差异

一个临终关怀志愿者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一个临终关怀工作者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正常的志愿者没有任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讨论

基于对临终关怀团队内的内疚、死亡恐惧和宗教信仰等重要变量进行的研究,以及临终关怀志愿者、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和非专业志愿者之间的经验差异,可以说,研究已经对临终关怀志愿者(通常被视为患者可信赖的知己)的状况进行了研究。临终关怀志愿者在帮助病人方面的作用与内疚感有关[12]。一项研究讨论了志愿者激励的不同方法,并将它们与四个归属领域联系起来。使用ABCE模型:隶属关系(A)、信念(B)、职业发展(C)和利己主义(E)由Butt等人解决。[13]。在教堂、临终关怀和世俗环境中工作的志愿者,动机意义的特征来源各不相同[14]。应对策略(在临终关怀工作情况下)包括远离病人的宗教信仰,意识到死亡是一种仁慈的结局,不一定是痛苦的行为。研究发现,瑜伽练习者对死亡的恐惧更低。所有人都对训练给予了高度评价。所有的训练项目都被视为对个人灵性的自我反省[17]。Zana等人[18]讨论了有偿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对死亡的恐惧。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Hungarian hospice volunteers with employees in terms of attitudes and fear of death mental health [18]. Feeling comfortable in the face of death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 are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palliative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a hospice volunteer program to teach these attitudes and skills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was described by Stecho et al. [19].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18],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factors such as tanatic fear may be predictors of both guilt and, as research has shown [19], stimulate an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religiosit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threats (pandemic-Covid19, war) populations are exposed, hence the need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human behavior and to prepare preventive measures [20-21].

结论

  1. 在临终关怀团队中,有各种类型的死亡恐惧。
  2. 这群临终关怀员工与其他人不同:对未知的恐惧。
  3. 普通志愿者群体的特点是:害怕过早死亡。
  4. 临终关怀志愿者群体的特点是:对生者的恐惧
  5. 在安宁疗护团队中,宣布个人宗教信仰比例最大的是一组安宁疗护志愿者。
  6. 在临终关怀团队中,相互影响并决定行为和功能的因素有:
    1. 在临终关怀志愿者组中,死亡焦虑刺激了个人宗教信仰的增长;
    2. 在临终关怀员工群体中,对死亡的恐惧和内疚感增加或削弱了个人的宗教信仰;
    3. 在一组普通志愿者中,死亡恐惧和内疚感是个人宗教虔诚程度的预测因素。
  7. 在临终关怀团队中,创伤后症状的最高百分比是由一组临终关怀员工宣布的。
  8. 临终关怀团队是一群人,他们(不管他们在暴露条件下工作的动机)不断地恶化与死亡创伤有关的情况。
  9. 从研究中得出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在临终关怀员工群体中,对死亡(未知)的恐惧与内疚感和宗教感有关。
  10. 另一方面,在临终关怀志愿者组中,对死亡的恐惧与宗教虔诚的增加有关。
  11. 值得注意的是,死亡恐惧、内疚感和宗教虔诚之间的相关性取决于团队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Makselon J(1990)死亡恐惧。死亡心理学研究的人类学意义。心理学评论33:29-38。
  2. Jaworski R(2011)个人和非个人的宗教信仰:一个心理学模型及其实证验证(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心理学)。EMCAPP杂志1:46-55。
  3. Dudek B(2009)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创伤。格但斯克:采用;(波兰)。
  4. Courtois ChA, Ford JD(2020)治疗复杂创伤性应激障碍。科学基础和治疗模式
  5. Strelau J(2004)人格与极端压力。格但斯克:GWP(波兰语)。
  6. Kofta M . Brzezinski J . Ignaczak M .(1977)内疚感问卷的构建及其心理测量特征。心理学研究16:90-108。
  7. Brown MV(2008)临终关怀志愿者的压力和应对技巧。论文摘要国际A部分:人文社会科学68。
  8. Todd AR, Forstmann M, Burgmer P, Brooks AW, Galinsky AD(2015)焦虑和自我中心:特定情绪如何影响视角获取。实验心理学杂志144:374-391。
  9. Gohm CL, Bauman MR, Sniezek JA(2001)极端情况下的人格:在急性压力下思考(或不思考)。人格研究杂志35:388-399。
  10. 张志刚,张志刚,张志刚。(200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问卷临床版(PTSD- k):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工具的构建。Przeglad psychology 45:289 -315。
  11. 伊兹德斯基P, Jurga M, Kosiol M(2012)成年后期生活平衡与死亡态度——成年后期生活平衡与死亡态度。波兰老年学20 155-159。
  12. Kuykendall E(2018)恰当的时机:在岭谷临终关怀中,临终关怀志愿者在帮助患者处理内疚、后悔和相关精神问题中的作用。APHA年会及博览会
  13. MU Butt, Hou Y, Soomro KA, Maran DA(2017)志愿者动机的ABCE模型。社会服务研究43:593-608。
  14. Schnell T, Hoof M(2012)有意义的承诺:在志愿工作中寻找意义。信仰与价值观杂志:宗教与教育研究233:35-53。
  15. 戴恩S,阿巴斯SQ(2005)临终关怀志愿者的压力:一项定性研究。姑息医学19:58 -64。
  16. Scherwitz L, Pullman M, McHenry P, Gao B, Ostaseski F(2006)冥想护理方法对临终关怀志愿者的培训和支持:精神实践、幸福感和死亡恐惧的前瞻性研究。科学与治疗杂志2:304-313。
  17. Gratz M, Paal, P, Emmelmann M, Roser T(2016)德国临终关怀志愿者培训中的精神关怀。姑息和支持护理14:532-545。
  18. Zana A, Kegye A, Czeglédi E, Hegedus K(2020)匈牙利女性临终关怀员工和志愿者的幸福感和死亡恐惧差异。BMC Palliative Care 19: 1-8。
  19. Stecho W, Khalaf R, Prendergas P, Geerlinks A, Lingard L,等。(2018)临终关怀志愿者对医学生临终和死亡舒适度的影响:初步研究。姑息治疗杂志28:149-156。
  20. Trylinska-Tekielska E(2019)在临终关怀工作-在临终关怀开始工作的预测因素及其在专业工作者、临终关怀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群体中的后果-在展览条件下工作团队的心理模型。SilvaRerum。
  21. Trylinska-Tekielska E(2015)临终关怀的心理学家。学者。

引用:Trylinska-Tekielska E, Wlostowska K, Drewnik M, Tomczyk D(2022)临终关怀条件下工作的社会影响。J hopp Palliat Med Care 4:15。

版权:©2022 Trylinska-Tekielska E, et al。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创作共用署名许可的条款发布,允许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要注明原作者和来源。


ManbetX体育客户端先驱学术开放获取是科学领域领先的国际出版社。我们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



©2023,版权先驱学术开放获取。ManbetX体育客户端版权所有!
Baidu
map